
重庆忠县:“三个转变”激活侨务工作“一池春水”
▲7月8日,小学生在江西省庐山文化馆暑期西河戏头饰制作体验班上学习传统手工技艺。暑假期间,孩子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假期生活。新华社发(韩俊烜摄)
“不是政府的同志们热心相助,我们今年也分不到红。”近日,重庆市忠县马灌镇高渡村村民乐洪波在村委会拿到了500多元的红利,这是他入股村集体鱼塘3年后第一次得到回报。他感激地说,“多亏他们引来资金,修好了鱼塘,建好了公路,我们的鱼才能卖出去。”
乐洪波嘴里的“政府的同志”就是侨界政协委员杨华和他的县侨联同事们。
近年来,忠县立足侨情新变化,创新侨务工作模式,在服务发展上从“走近”转变为“走进”,在涉侨纠纷化解上从“一元”转变为“多元”、在服务保障上从“被动”转变到“主动”的“三个转变”,构建起“政策宣传下沉、纠纷化解多元、服务保障主动”的侨益保护立体化格局。
去年,忠县组织侨界政协委员开展政策宣传、调研走进村社,参政议政走进民生,服务发展走进项目等活动。杨华等侨界政协委员在高渡村调研发现,该村集体鱼塘一直没有效益。于是,他们通过自身资源引来资金,把鱼塘打造为垂钓基地,并硬化了鱼塘连接主干道的公路,吸引周边乡镇和县城的钓鱼爱好者进村垂钓,提高了商品鱼的附加值。仅此一项,村集体和入股村民共计增收14万元。
“侨务工作不再是发展大局中的花瓶和看客,必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打实地作出贡献。”忠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侨联主席吕为民说,去年以来,侨界政协委员以“委员讲堂”“法律服务团”为载体,深入村社开展政策宣讲100余场次,覆盖侨胞及群众超千人次。
“过去涉侨纠纷处理周期长、效率低,侨胞‘来回跑’现象突出。现在通过‘云法庭’‘检侨之家’等数字化平台,侨胞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调解。”县侨联干部潘琼介绍,针对涉侨纠纷复杂化趋势,忠县创新组建涉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侨联、司法、法院资源,形成“调解+司法确认”闭环机制。同时,在县法院设立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依托“云法庭”实现海外侨胞线上调解。
在检侨协作方面,忠县搭建“检侨之家”等3个平台,组建刑事、民事、公益诉讼4个服务团队,通过联席会议、案件会商等6项机制,提升涉侨检察工作质效。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