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毫米!在国神准东煤电公司准东二矿智能控制中心,只需人指尖轻触屏幕,在地下500米处“待命”的采煤机就会立即响应,以这样的精度开始作业。
“数据传输的速度是0.8毫秒,相当于蜜蜂振翅一次的千分之三。”6月18日凌晨三点,机电管理部智能化专工张先衡一如既往点击屏幕。虽然操作的次数已经多到记不清,但他还是会忍不住感叹。
精确到“毫厘”,对于国神府谷公司三道沟煤矿来说同样不是难事,操作矿上的数字孪生系统,矿井下的液压支架会随着屏幕中虚拟场景里设备而移动,误差不超过5厘米。
看似“科幻”、让普通人难以想象,但这些场景却每天发生在国神公司,改变着国神公司,甚至我国的煤炭行业。
破题:“电子煤师”来上岗
“头回见那套德国进口的电液控制系统,我研究了三天说明书。”6月10日,府谷公司数字孪生应用系统完成中试实验,谷民帅边说边撸起袖子,露出了手臂上因工作受伤留下的疤痕。
谷民帅在矿上干了22年。刚进矿时,他得弓着身子钻在矿洞里。后来,国家提倡煤炭开采机械化,谷民帅在矿井里可以直着身子干工作。再后来,国家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煤矿智能化建设浪潮兴起。
和许多老矿工一样,谷民帅一开始持的是怀疑态度:“采煤也能智能化?那人干什么?智能化设备靠谱不,万一失败怎么办?”
但现实很快改变谷民帅的看法。一次周期来压,以前需要8人连续作业4小时来调整支架,建了智能化工作面,不用人动手,系统通过透明地质建模指挥机器自动避开破碎带。不用费人力,产量还能提升20%。
“这数字孪生系统比人能行,我现在管它叫‘电子煤师’。”经这一次,谷民帅心服口服,“安全、高效还环保。”
煤矿智能化建设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电子煤师”在国神公司所属的煤矿上岗。“2020年刚入职时,每天要在潮湿的巷道里跟着采煤机跑3公里,手动调试截割高度。”国神公司准东二矿综采队集控工李建国笑说,“现在坐在空调房里,通过24寸大屏监控500米井下的64台支架联动就行。”
不用人跑、不用手动调,但要“管理”这些智能化的设备、系统,得先熟悉掌握这些系统。“国神公司组织了多次相关培训,通过引进、培养、选拔等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装备制造企业共建智能化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培育煤矿智能化复合型人才,提高一线职工智能化操作水平。”国神公司煤炭管理部四级主管贺磊说。
经历过一次凶险,李建国对煤矿智能化建设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最惊险的是一次顶板来压预警,当时系统提前17分钟发出顶板来压预警,自动启动了超前支护。要是搁在以前,人工监测后果不堪设想。”李建国说,“行业要安全发展,就得智能化。”
重构:“智慧大脑”提效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行业的深度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无人则安、少人则安”。
“煤炭是我国当前的主体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压舱石’作用。智能化建设不仅是推动矿山安全发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国神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煤电一体化企业,全力全速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国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艾说。
从煤机装备的升级,到工业物联网的应用,再到打造煤矿“智慧大脑”,国神公司推动煤矿智能化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在国神公司准东二矿,云计算数据中心每秒处理上万条生产数据,工业控制环网实现井下数据1毫秒直达地面,生产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屏可同时调取87个系统的实时画面。“过去各系统像信息孤岛,现在通过数据中台,连压风机的轴承温度都能和主运输皮带的煤量联动调节。”张先衡演示着智能联动场景。
在国神公司三道沟煤矿,技术团队扫描了12万平方米井下空间,建立包含3872个设备节点的三维模型,建设更加“可靠”的数字孪生系统。“光采煤机的滚筒就拆分成27个部件建模,每个螺栓的扭矩参数都要录入。”该矿机电副矿长米彦军展示建模日志,“为模拟煤层硬度变化对截齿的磨损,我们采集了8种煤质的1.2万组数据,光算法训练就用了480小时。”如今这套系统能提前72小时预测设备故障,设备可靠性大幅提升。
单一系统的智能化正向煤矿的整体智能化“跃升”。国神公司以前3人巡检需2小时,现在机器人12分钟搞定,故障识别率还从75%提到95%;万吨煤综合成本从187元降至159元,年节约成本上亿元;运输从9人三班倒变为1人,运输效率提升30%。
领航:“能源饭碗”端得稳
2024年8月30日,准东二矿以83.7分通过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验收,其智能通风系统受到评审专家特别标注:该系统使掘进面按需供风效率提升60%,年节风量达3600万立方米。
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深入,国神公司在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燃煤清洁低碳灵活智能发电等方面,深入挖掘布局一批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科技项目,履行央企使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同年的11月12日,和丰煤电公司《巷道快速掘进钻、探、掘一体化保障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鉴定: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将在保障巷道安全快速掘进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掘进效率、增加煤炭产能、降低采掘安全风险,一定程度降低碳排放及环境污染,项目实施期间,新增利润已超2700万元。
站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潮头,国神公司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注重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形成一批可对外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2024年12月10日,公司提出的煤田地质勘探环保钻井液系统研究成果经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在煤田地质勘查钻井液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有效地封堵地层裂缝,预防井壁坍塌,减少了井下事故发生的风险,从而降低了对地层周围水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优化特定矿区煤炭资源勘探所使用的绿色钻井液体系和提升我国环保冲洗液技术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国神公司已在8处煤矿累计建设247个智能系统,总投资超10亿元。位于黑龙江省的宝清煤电化公司朝阳露天矿正启动智能化征程,计划投入4436万元建设5G专网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矿用卡车无人驾驶。
从铁锹凿岩到代码控煤,从“人海战术”到“算法驱动”,国神公司已用科技重新定义煤炭开发,以智能化解决方案构建起国家能源安全的智慧盾牌,为新发展格局下的能源体系建设提供了兼具科技硬度与发展温度的示范样本。